全国热线
0371-55689707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家易合科普 > 正文

家庭教育|孩子有这些表现是在求助,家长千万别忽视!

家易合科普2023-11-14

似乎在所有成年人的印象里,孩子都生长在蓝天之下,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毕竟用他们的话来说,那么大点的孩子,吃穿不愁,能有什么可忧心的?


实际上,并不是的,比起成年人,孩子的心会更加敏感。


他们稚嫩的小心灵中,可能已经偷偷藏了很多的忧愁



很多父母经常都会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以前都好好的,突然就性情大变?


更有一些父母在孩子悲剧发生之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他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下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让他表现出异常,以此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boy-926103_640.jpg


2.png

自我封闭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了挫败或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能理解和接受,感到痛苦,就会倾向于回避现实,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受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就会产生各种担心、害怕、难过或生气的想法,而加重回避和自我封闭的行为,然后就像活在自己的恶梦里,不能自拔,越陷越深。


表面上看,当事人仍然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但往往是人在心不在,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感受里。


这样就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和强迫等心理问题。


在孩子身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放学后和周末,孩子都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跟同学出去,每天独来独往,将自己封闭起来。


children-403582_640.jpg


有一位女孩,读高中一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的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开始有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每天偷偷地写日记后,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


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 ,可是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安全感。


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


有时,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看宁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


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woman-2003647_640.jpg


其实这种心理特征就是心理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孤单寂寞,生活在个人小圈子,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是否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


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2.png

低自尊人格


孩子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不愿意表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有时候为了让别人高兴,宁愿委屈自己。


负面情绪较多,不乐观,会有太多的悲观的话,比如"算了吧"、"我肯定不行"等等。


特别敏感别人的情绪,尽量做到完美,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会有"敢怒而不敢言"的情况,会压抑自己的内心。


这样的孩子,很少快乐,整天处于自卑、压抑等负面情绪中,生活的很痛苦。


worried-girl-413690_640.jpg


有一个懂事、听话、少操心的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愿望。


朋友家有一个乖巧的孩子,今年10岁。班主任孩子的评价很高——“一个非常友善的孩子”。


在小学这3年,从未与同学产生过矛盾,哪怕是一次争吵都没有。这一点,让身为父母十分欣慰。


朋友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要“听话、友善、多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好孩子”,孩子在班级里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同桌喜欢她的橡皮,她就忍痛割爱,把橡皮送给了同桌,仅仅怕失去一个朋友;


下课了,她作业还没写完,耐不住别人的央求,陪同学一起做游戏;


与同学聊天时,别人声音大一点,她就不再敢提反对意见;


无论自己手头有没有事,对别人的请求都一律说“好”。


youth-3712705_640.jpg


其实,孩子在班级里,每天过得“担惊受怕”:


她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失去一个朋友;她怕自己的拒绝,招来别人的“讨厌”;她怕任何一个来自同学、老师、父母的“不”的声音……


孩子的“过度友善”,其实是一种“友善病”,是“低自尊”人格的表现之一。


所谓低自尊,也叫“自我价值感低”。


低自尊的人,习惯放低自己的感受,容易附和别人,底线低,通常认为自己“不配”获得更好的,甚至不配拥有现在的美好事物。


相反,次好的、有瑕疵的东西让们感到安全,能够安心占有。他们患得患失,多疑,常常处于深深的自我否定中。


其实父母的反馈,就是孩子最大的能量来源,所以,想要治愈孩子,答案也是爱。


girl-1357485_640.jpg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开心,每天都特别乐观,家长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抑郁症有一种类型就是“微笑抑郁症”,明显特征就是表面看起来非常乐观,但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当孩子有抑郁倾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2.png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世界上没有人是不需要朋友的,有抑郁情绪的人更需要朋友,尤其是小孩子。


孩子们其实很简单,他们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爸爸妈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这样就足够了。


而当心里有不好说出口的话时,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非常重要,他们是孩子们的倾诉对象,也是相互扶持的小伙伴。


kid-1493932_640.jpg


鼓励孩子们主动交朋友,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共同面对问题,当一个人的精神压力被分开后,心里自然没有太多负担,而这也是朋友对我们的意义。


2.png

不要使用家长权威


中国家长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经常用家长权威来控制孩子,这种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反而变成他们的压力。


久而久之,这些被父母压迫的孩子不是变得胆小懦弱,就是异常极端,心理极其不健康。


如果想帮孩子远离抑郁情绪,家长首先要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尽可能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用长辈的态度强迫他们,越放松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9.jpg


总之,青少年抑郁问题已不能忽视,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引起注意,千万别认为孩子的情绪不重要



免费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