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也不是不想上学,只是感觉上学好有压力、好痛苦、好不快乐啊!”
这是很多抑郁的孩子说的话,他们也想上学,也想控制情绪,他们只是生病了,可能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的求救信息,导致孩子的孩子的状况越来越差。
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为他们提供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只有在健康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家长也要学会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和方法。
学会有效沟通
“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亲子关系中,亲子沟通是这种功能的作用机制。
有效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家长应该停下来,专心倾听,并且不打断他们。
在倾听之后,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家长也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也很重要。
当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时,应该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鼓励孩子提出解决方案,并与他们一起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小学阶段事事都不用父母操心,但上初中后,开始出现迟到、早退、经常说头疼、肚子疼、动不动就需要妈妈帮忙请病假。
妈妈不知道原本懂事的孩子怎么了?随着疫情在家上网课,孩子更是放飞自我,不上网课、不写作业,就知道拿大人的手机来玩游戏。
家长道理也讲了不少,但是孩子依旧不甚理睬,如今开学了,班主任也到家里劝说父母让孩子返校上学,孩子去了一周又不去了。
父母去了医院看看孩子是不是生病了,也检查不出身体有什么问题。
其实孩子的目的很简单——避苦趋乐,不管是厌学、不写作业、不上网课,还是玩手机、各种身体疼痛等等,这些症状与现象都是他为了平衡情绪适应上的障碍。
事实上,妈妈的过于焦虑的情绪,让妈妈忘记了关注孩子这个人本身,因此,沟通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经常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可以定期进行家庭会议或谈话时间,让孩子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我们常说,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有一种饿叫我妈觉得我饿。
中国的家长总是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让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谦让,要大方,要关心和帮助别人,要热爱学习,多学知识,做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的按我们的心理预期去要求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唯分数是论。想要孩子爱学习,要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买喜爱看的课外读物,增强他阅读的兴趣。
有时侯做完作业后,也让他看一些有益的动画片,增长他的课外知识。
孩子做作业时尽量不去打扰,做完作业后,让他先自己检查一遍,我再帮他检查,要求做作业一定要认真,字体写得工整等。
每次的测验卷发下来,我们一看分数,二问情况,三是进行分析,对考得好进行表扬,考得差也不打骂,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
鼓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当看到他洋洋得意时,我们就适地时给他泼点冷水,告诉他如果骄傲自满,稍有松懈,你就会落在别人后面。
而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有新的目标,不断进取。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时,会暴跳如雷,对孩子进行打骂,但这有可能让孩子以后做事畏手畏脚,不敢再轻易尝试。
家长要营造爱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杜绝一切语言、身体和精神暴力的发生。
爱不能单靠规矩,更重要的是用文化、用理念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允许孩子发泄情绪,让他明白失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上,让他明白通过改进行为可以取得进步。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父母的认可是孩子前行最好的姿态。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对孩子的认可,主要是提升孩子的进取心!
对孩子的成绩视而不见,甚至打压的话,孩子长大后进取心不强,拼搏奋斗的欲望小,很难有主动解决困难的想法,往往容易随波逐流。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中,一位读初一的女孩袁璟颐,走上天台吐槽自己的妈妈。
她说妈妈让她很“受伤”,因为妈妈总是拿她跟那个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闺蜜比较。
女孩甚至哭着质问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她还说:“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而妈妈的回答是:“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在这位妈妈的眼里,女儿需要接受打击教育,如果她不打击女儿,她就会有点飘。
多少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不打击你,你就会骄傲,骄傲就使你落后。”
家长的称赞是孩子自信的源泉,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吝啬自己的夸赞,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连自信都要藏起来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长期且重要的任务,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通过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烦恼,以及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关心。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最先感受的就是父母的关爱,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没有人喜欢被说教。
很多家长非常反感孩子玩游戏,认为会影响孩子学习,但其实游戏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开发智力,塑造良好性格、完善自我认知等等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毋庸置疑,家长的陪伴也是孩子成长当中十分必要的。
聪明的家长会把游戏与家长的陪伴结合起来,而不是拿游戏与陪伴较量,把游戏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上。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随着孩子们的作业负担加重,孩子们的课外运动减少,儿童肥胖、近视、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都有提高的趋势。
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对孩子的陪伴,既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官宣!品牌沉淀到品牌升级,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好孩子养成记,做成长型思维父母”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再度受邀丨家易合教育“助力中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婉晴线下课系列丨家易合心理教育“智慧父母研习会”成功举办!
公益活动丨家易合教育“助力高考,赢在父母”大型公益讲座顺利举行!
官宣!婉晴心理教育正式升级为家易合心理教育!
「婉晴公益日」每周六给孩子一个治愈自己的机会
婉晴头条丨热烈祝贺许蔚虹教授入驻婉晴心理研究院!
婉晴品牌新闻丨河南智库教育研究院与婉晴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喜报】 热烈祝贺国内著名心理专家许蔚虹教授正式签约婉晴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