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8大信号,一定要重视!
家易合科普2023-08-19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需要父母细心观察、认真呵护。
从出生到成年,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
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
如果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未来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表现,可能就是心理问题的前兆。
1.根据孩子的智力测试水平,孩子的学业表现低于预期水平(好脑子坏成绩)7.离家时或到学校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发脾气、争论等)4.与家人朋友疏离,拒绝坦率地沟通,很少或没有目光接触1.过分焦虑、担忧或恐惧,明显超出了年龄段应有水平2.躯体化反应:疲倦、颤抖、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紧促、头昏眼花、口干、恶心、腹泻3.高度警觉:持续紧张不安,专注困难,入睡困难,易醒1.对突发事件频繁爆发不恰当的愤怒,不顺心时,过度哭喊、咒骂、脏话;2.通过幼稚行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课时随意说话扰乱他人3.频繁打架,胁迫他人,残忍对待人或者动物,威胁要伤害父母、兄弟姐妹或权威人士;7.和兄弟姐妹同学朋友关系紧张,有敌对行为,如嘲笑、起外号、捉弄他人等8.在游戏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拒绝分享和合作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年幼弱小的同伴,如尖叫、骂人、推挤、破坏或抢夺、扔东西。1.重复撒谎来满足个人需要,操纵他人,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2.为避免尿床的羞愧,或对被奚落、批评、惩罚的恐惧,试图隐藏3.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容易因外界刺激和内心想法分心4.活动过度,精力充沛,不休息,很难安静的坐着,或者说话过多1.用言语表达自我轻视的评论,把自己看成是没有吸引力、没有价值、愚蠢的、失败的、不重要的2.无法接受称赞,没有办法找出或接受自己积极的特质或天赋3.容易自责,过度取悦,害怕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拒绝,很难拒绝别人,害怕不被喜欢4.因为害怕失败、尴尬或羞辱,拒绝冒险尝试新体验;以消极的方式行事5.避免社交,避免目光接触;除亲属外很少或没有亲密朋友关系,持续一段时间,对接触陌生人表现出过度的退缩或逃避,过度进行社会隔离的活动7.在表现出与他人接触的意愿之前,有保证被他人喜欢的过度需求8.经常自我挫败,不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感觉自己不受欢迎9.在社交中有显著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大量出汗、嘴干、肌肉紧张和颤抖10.语言障碍:词汇量少,难以组织长句,难以表达感受;口吃1.想到会离开伙伴、与亲人分开时,过度的情绪悲伤或者不断抱怨,如哭闹、攻击、要求在一起、发脾气;或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疼、胃疼、恶心
2.持续担心对不现实的分离恐惧,如父母会失踪,被绑架,被伤害等3.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去见父母或打电话4.没有亲密对象的陪伴就不愿睡觉,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5.对主要照料者表现出退缩和拒绝,对所有人都保持距离6.过快的对陌生人表示出友好,或不加选择的对陌生人表达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