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家庭氛围不好,孩子容易“生病”,家长别不重视!
家易合科普2023-08-02
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
很多人都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折射出孩子未来的影子。
一个善良、宽容的家庭,养育出的孩子自然更加懂事、更加有教养;
而一个暴戾、每天都在吵架的家庭,孩子自然也会相对的浮躁、火气大。可以说:好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同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人生有不同的影响,你家属于下面哪一种呢?
家长比较严厉、挑剔,甚至有些完美主义,对孩子期望很高,要求严格。
他们见不得孩子犯一点错,动不动就指责、否定孩子:“真没用”、“笨死了”;
经常通过语言或大量的任务安排,逼孩子努力,给孩子很大压力,很少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当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期望时,会感到十分愤怒、失望,又开始批评、指责孩子。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心理一直是紧张、压抑的,做事谨小慎微,学会察言观色,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沉重的压力,让他们早早地失去了孩子身上该有的精力和活力,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一根弦如果一直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断裂。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导致生理、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有些父母在教育中,走入了专制、控制的误区,总是单方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和决定孩子的事情,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真实需求,以为这样是为孩子好。比如随意打骂、否定孩子、忽视孩子的情绪感受;不重视孩子的想法,孩子只能听话、服从安排。然而,孩子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主权,这样他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成为一个自信、有主见、有责任感的人。专制的家庭氛围下,孩子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的机会,能力发展会受到限制,习惯了听从安排,依赖他人,做起事来缺少主见、胆小怯懦。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得不到尊重和重视,也会引发叛逆心理,造成亲子间隔阂。有些家长有了孩子后,一门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看做家庭的第一位,忽视了夫妻关系的经营,甚至常常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和另一半争吵。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争吵不断,剑拔弩张,孩子会缺少安全感,渐渐变得敏感自卑,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身成长中。父母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亲密关系,如果孩子看到的都是冲突、疏离、冷漠,那么孩子更倾向于回避关系、恐惧婚姻。家庭,本该是带给人希望和力量的源泉,激励着孩子积极进取。可是有些家庭,总是充满负能量,加重了孩子的无力感、绝望感。
家长喜欢抱怨、诉苦、哭穷,传递给孩子生活的沉重感;
遇到问题,只会互相埋怨指责,而不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行为上懒散懈怠,不懂得努力学习,不懂得提升自己······
长期生活在消极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状态和思维方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看待问题很悲观,不自信,幸福感很低。他也会变得喜欢抱怨,不爱学习,不思进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容易退缩、放弃。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超出我们想象,大家一定要用特别平和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家长在养心上面下多大的功夫,孩子将来就有多大的幸福。那么如果自家的家庭氛围不好,该如何改变呢?送给大家一份家庭氛围改变指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家庭氛围更强调家庭的内环境,干净卫生的居室,整洁舒适的摆设,都会让家成为归宿,并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审美意识。家人之间,爱是牵绊,也是联结。每个家庭成员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互相约束成为更好的个体,大概是更理想的家庭状态。家庭习惯经年累月影响了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并帮助其形成了自己的处事方式。4、父母要不断学习成长,提高自身素质,先做好自己:(1)提高文化素质。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父母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仅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而且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2)提高心理素质。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等,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3)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孩子思想品德素质正处于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孩子影响非常深刻。